今年六月老大即將從幼稚園畢業, 老二也即將升上中班。雖然我們也只念過兩個幼稚園,還是有一點小小的心得,希望能夠分享自己走過的一些歷程。

第一家幼稚園是認真走蒙特梭利混齡教育,老師們都有蒙特梭利證照,位於北市中心,有院子也鄰近大公園,英文教學大約是每天20-30分鐘。當時選擇的時候老大只有兩歲半, 看重的是課程的豐富度, 自己的精神力(蒙式教育強調自主練習), 和活動空間。在這邊老大從幼幼班讀到中班結束, 老二讀了3歲開始的那一年。採混齡教學,一班上限36人有三位老師(優於法規1:15)。學費平均一個月兩萬上下。

先來說優點, 1. 認真的蒙式, 如果自主性強的孩子可以學習得比較快, 像老大喜歡數學多於注音, 所以在這邊數學進度有到大班水準(郵票遊戲, 立方鍊 , 進位加法)。但蒙式的弱點或許是小孩有機會去規避他比較不愛的科目, 所以注音就學得比較慢。

2. 外出活動很多-還沒有COVID-19之前,每個月會外出三次,一次校外教學,通常是戶外的行程,像是動物園,一次去附近教堂看表演,一次去附近圖書館借書。聽起來會很多采多姿~

再來的是令人困擾的點:

1. 每班36人, 雖然師生比優於法規,但或許位於台北市中心,每間教室都不大,擠進39(36+3)人每人分配到的空間很小,會有互相干擾的感覺。另外,就是廁所數量不足,這點是當初選幼稚園無法想像到的,並不是說小孩上不了廁所,是因為廁所無法分男女, 這點到了中班大班其實會有困擾。老大是女兒,在中班就遇到了頑皮男同學跟進廁所趁她上完廁所拍打她大腿的事情。有女兒的話應該還是要選擇男女廁所分開的學校。

2. 或許尊重個體差異是蒙式教育的真諦,也或許是老師管教方式的問題, 但在第一間幼稚園的時候班上同學感覺互相打來打去很嚴重, 每次跟老師反應都只得到了"他們在玩,你家孩子不會吃虧的"的回答。但孩子一天到晚回來說誰誰誰今天又欺負大家, 誰誰誰今天又讓我們很不開心之類的, 其實當這情形出現的時候.如果跟老師反應無效, 又頻繁出現可以認真考慮轉學。加上我兩個孩子都在同一班口徑一致, 弟弟那時候應該還小到無法說謊。這年紀的孩子說法虛虛實實,其實你很難判斷是否為真, 但若頻繁出現應該選擇相信自己孩子,還有許多誇張的小故事就不在這邊公開分享了。

3. 溝通-聯絡簿一周簽回來一次, 平日如果有事要跟老師溝通可以寫紙條放在書包上的小透明夾鍊袋, 每學期有一次親師交流會。說實在一周一次的溝通真的是嚴重不足,家長往往不是那麼清楚在學校發生甚麼事情,這點會有點心累。雖然中午可以打給老師,但老師常常很忙碌常常有無法溝通到點上的感覺。

再來是很看個人的點:

英文教育: 當初選擇的時候, 覺得學英文這件事情只要不壞了胃口大一點學也無所謂, 所以沒有特地去選全美語的幼稚園。等孩子越來越接近大班,跟周圍排山倒海的同事們的孩子/朋友們的孩子比較(當然這心態不好)忽然變得很焦慮~ 當然也不是每個孩子都上全美語, 但另外加強線上課程或是另外再多上外師的英文課的人很多。加上後來轉去的學校,每周有一天外師教學,一開始好強的女兒大哭說外師講話她都聽不懂。所以如果有心要加強英文的,這部分或許在選擇幼稚園的時候也要留意。

第二間幼稚園是私小附幼, 因為後來決定讓孩子念家裡附近的私小, 所以大班先轉入適應環境。教學採半蒙式教育, 老師們大概1/2有蒙式證照, 另一半的方法為較傳統的一對多教法, 老師們的學歷普遍較高(前一所多是專科,這一間多是大學),因為是附幼,所以空間大很多,有小學的操場可以跑,鄰近也有大公園可以散步。一班上限30人兩位老師(符合法規1:15),混齡沒有全部混,主要是大班中班混。英文教學每天也是大概30分鐘,每周有一次外師教學。學費一個月平均16500, 寒暑假另計一天約一千。

優點: 1. 傳統式教學的部分, 孩子沒辦法規避自己不愛的科目, 所以在這邊注音學習得很快, 現在已經可以自己看有注音的書(雖然還是不愛)。但數學相對來說也慢了下來,雖然數學比較偏蒙式教育,但可能教具沒有更高階的學習, 所以還是在郵票遊戲,平方鍊立方鍊, 進位加法,簡單減法這邊。英文教材較難(hats on top, phonics)也會要求回家複習, 所以英文進步比較顯著。(大班上學期因為小孩大哭聽不懂外師講話, 有額外去上外師的英文補習班, 下學期則直接上小學開的英語先修班,也是外師授課) 

2. 活動方面, 天氣好的時候老師就會帶他們去跑操場, 每週五也會帶去後面公園做活動,有階梯教室可以帶動唱, 做體操之類的。剛去的時候因為孩子們不習慣跑操場, 回家都很早睡爸媽感到開心 XD。一學期會校外教學兩次,通常是室內的參觀,像是郵票博物館。因為校內就有圖書館, 所以孩子們每兩周會去借一次書然後要回家畫圖當作心得作業。

3. 人際方面, 之前提到的打來打去,天天回來告狀, 廁所事情都迎刃而解, 光是這點就覺得應該要轉學。這邊的老師會介入管理,畢竟他們都還小除了尊重, 我覺得管教也很重要。剛去不久的時候,老師也有打來跟我分享糾正他態度的問題, 這點是之前的老師從來沒跟我提過的, 這時期品格的養成很重要, 建議在選擇幼稚園的時候加入這點作為考量。 第一所學校的老師或許是因為那邊的家長組成都太威了(醫生/律師/法官之流)不太敢管教小孩(那邊老師有抱怨過現在家長都捨不得孩子被罵)。廁所問題, 因為學校空間比較大,廁所是分男女生廁所,連中午睡覺也是分男女兩邊, 這對於中大班的孩子其實是一種彼此尊重。

見仁見智的缺點:

1. 第一間學校每天午覺的時間大概是40分鐘, 第二間學校是一個小時又10分鐘, 對於可以好好睡午覺的孩子這點應該是不錯,也可以長得比較高。對於不愛睡午覺的孩子這點還蠻折磨的,翻來翻去很久午覺變成很漫長的時間。

2. 課程安排較鬆散, 第一間學校的長處在於多采多姿, 下午往往還有體操課/太鼓課等等, 這邊多半是聽故事/做美勞/玩玩具等

3. 正式教學時間後(16:00), 如果沒有參加才藝課,會給小朋友看電視等待家長來接, 電視節目有選過像是水果奶奶之類的。

綜上, 每個幼稚園都有優缺點, 主要還是看小孩子的特質和爸媽在意的點是甚麼。如果有意私立小學,其實有幾所都是幼稚園不進去之後就很難進去的, 這點也是要納入考量的點。問問老大本人,她覺得她在兩間都是快樂的,第一間比較多活動,第二間老師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ib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